官方微信

TOP

中日电视产业变迁:从日本垄断到中国崛起

2025-09-24 08:48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

  在东京秋叶原家电卖场,一位日本主妇在索尼XR系列和海信E8K间犹豫,最终因海信便宜3万日元且画质相当而选择它。这样的场景,正频繁在日本上演。二十年前,日本电视市场还是松下、索尼、东芝的天下,如今中国品牌却占据近半份额。

  回顾日本电视的辉煌过往,堪称统治级。20世纪50年代,松下推出首款黑白电视,开启产业征程;60年代,索尼特丽珑显像管技术让日本彩电画质领先。80 - 90年代,凭借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,日本电视企业垄断全球高端市场,1990年,索尼、松下、东芝全球电视出货量占比超40%。

  然而,转折在21世纪初出现。全球电视产业向液晶技术转型时,日本企业误判技术路径。松下押注等离子技术,索尼固守CRT技术优势,错失关键窗口期。2013年,松下退出等离子业务;索尼电视业务从2005年起连续13年亏损。数据显示,2010年日本品牌全球电视出货量占比28%,2024年跌至9%;本土市场,松下份额从2018年的16.8%暴跌至2024年的8.8%,东芝退出消费级电视市场。

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品牌的崛起。2024年,中国电视企业全球出货量占比达30.2%,海信、TCL、小米三家合计份额超三星、LG总和。在日本市场,2024年1 - 9月,中国品牌份额达49.9%,7月后连续单月超50%,海信以25.4%份额登顶,TCL跻身第四。

  中国品牌的成功,靠的是技术+本地化。海信信芯X画质芯片优化色彩还原,TCL ADS Pro硬屏技术解决视角偏色问题。本地化运营上,针对日本住房特点推出超薄小尺寸电视,预装本土流媒体应用,提供优质客服和安装服务。

  日本制造业的问题在电视产业暴露无遗,技术封闭、战略保守、资源分散。而中国企业聚焦主业,加大研发投入,形成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。

  未来,全球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。日本企业若不打破路径依赖,将失去更多产业竞争力;中国企业则需提升创新能力,打造高端品牌。这场竞争没有绝对输赢,唯有不断创新、适应时代的企业和国家才能赢得未来。